- 原告: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(如在校大学生、丧失劳动能力者); 
- 法定代理人:由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(父 / 母)作为法定代理人参与诉讼(需提供户口本、抚养权证明等身份关系材料)。 
-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(户籍地); 
- 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,由经常居住地法院管辖(需提供被告居住证、租房合同等居住满 1 年的证明); 
- 特殊便利:若被告下落不明或在外地,也可向原告住所地法院起诉(降低维权成本)。 
- 身份与关系证明 
- 子女出生医学证明、户口本(证明亲子关系); 
- 法定代理人身份证、离婚证 / 离婚协议 / 法院判决书(证明抚养权归属与抚养费约定)。 
- 抚养费支付义务证明 
- 协议离婚:离婚协议原件(需明确金额、支付周期如 “每月 5000 元”“每年 12 月 31 日前付清”); 
- 诉讼离婚:法院生效判决书 / 调解书(直接载明抚养费义务); 
- 未离婚分居:分居协议、居委会出具的分居证明(辅助证明未共同生活及抚养责任分配)。 
- 拖欠事实证明 
- 银行转账记录(证明对方最后一次支付时间及金额,推算拖欠时长); 
- 催款记录:微信 / 短信聊天记录、邮件、书面催款函(需体现 “要求支付抚养费” 的明确意思,避免模糊沟通); 
- 证人证言:邻居、亲属出具的书面证言(证明对方未实际履行抚养义务)。 
- 实际损失佐证 
- 子女教育费发票(学费、辅导班费用)、医疗费票据、生活费支出凭证(证明抚养费需求的合理性,若主张增加抚养费需重点提供)。 
- 当事人信息:原告(子女)、法定代理人(抚养方)、被告(拖欠方)的姓名、身份证号、住址、联系方式; 
- 诉讼请求: 
- 核心诉求:判令被告支付拖欠的抚养费 XX 元(明确计算方式:如 “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10 月,每月 3000 元,共计 9.9 万元”); 
- 后续保障:判令被告按 XX 元 / 月的标准,自 2025 年 11 月起每月 5 日前支付抚养费至子女 18 周岁; 
- 费用承担: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。 
- 事实与理由:简述亲子关系、抚养费约定情况、被告拖欠事实(附关键时间节点),引用《民法典》第 1085 条作为法律依据。 
- 线下立案:携带起诉状(按被告人数 + 1 份准备)、证据材料原件及复印件、法定代理人身份证、授权委托书(若委托律师),到管辖法院立案庭提交材料,填写《立案登记表》; 
- 线上立案:通过 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” 小程序上传材料,审核通过后缴纳诉讼费(财产类案件按标的额比例收取,1 万元以下通常 50 元),完成立案。 
- 法庭调查阶段:依次出示证据,重点说明: 
- 离婚协议 / 判决书的合法性(证明抚养费义务来源); 
- 转账记录与催款记录的对应关系(证明拖欠时长与金额); 
- 法庭辩论阶段:驳斥被告常见抗辩理由: 
- 若被告称 “经济困难”:要求其出具收入证明、银行流水,若有隐匿财产可申请法院调查(如查询微信、支付宝账户); 
- 若被告称 “已现金支付”:要求其提供收条或证人证言,否则承担举证不能责任。 
- 若胜诉:法院会判决被告在指定期限内支付拖欠款项,并明确后续支付方式; 
- 若调解:双方可协商分期支付方案(如 “先付 3 万元,剩余部分每月付 2000 元”),法院出具调解书(与判决书具有同等强制执行效力)。 
- 申请时机:判决 / 调解书生效后,被告超过履行期限(通常 10-15 天)未支付的,立即申请; 
- 管辖法院:向作出判决的一审法院或被告财产所在地法院申请; 
- 提交材料:强制执行申请书、生效裁判文书、申请人身份证、被告财产线索(如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信息)。 
- 财产查控:冻结被告银行账户、微信 / 支付宝余额,查封房产、车辆; 
- 财产处置:拍卖被告非生活必需房产、车辆(即使是唯一住房,若面积过大或有出租收益也可执行); 
- 行为强制:发出搜查令,对被告住所搜查隐匿财产; 
- 金钱惩罚: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金(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); 
- 信用惩戒:限制高消费(禁坐高铁 / 飞机、禁买房产),列入 “失信黑名单”; 
- 人身约束:对拒不履行的被告处以罚款(个人最高 10 万元)、拘留(15 日以下); 
- 协助执行:向被告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,直接从工资中划扣抚养费。 
- 误区:认为拖欠多年就不能起诉; 
- 法律规则:抚养费追索属于 “基于身份关系的请求权”,不受 3 年诉讼时效限制,可追讨所有未支付的历史欠款(如拖欠 10 年仍可全额起诉)。 
- 风险:仅提供微信聊天截图(无原始载体)、口头催款(无书面记录),可能不被采信; 
- 规避:重要证据保留原件(如离婚协议、转账凭证),催款时明确说清 “拖欠 2023 年 3 月抚养费 3000 元,请于 5 日前支付”(留存文字记录)。 
- 误区:拿到判决书就万事大吉,未调查被告财产; 
- 关键动作:起诉前通过亲友、物业等渠道了解被告房产、车辆、工作单位信息,申请执行时提交给法院,提高执行效率。 
- 子女病历、医疗费发票; 
- 学费通知单、物价上涨证明等。 
- 流程:向法院申请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与开庭传票(公告期 60 天),公告期满后被告仍未出庭的,法院可缺席判决; 
- 执行:判决生效后直接申请强制执行,法院可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冻结其名下财产。 
 
		 
	

 
					